赋能发展新动力——在实践中丰富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新内涵
一是注入家校协同新动力。组建“食堂膳食委员会”,由学校校长、分管干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每月对食堂进行考核,同时鼓励聘请学生家长为食堂从业人员。例如,解放路中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依托学校团委在每个班级选派一名美食联络员,他们不仅及时传达孩子们的想法建议,更成为食堂管理运行的“小小监督员”。自流井区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例会时随机在网上抽取当月不少于三天的收验货录像回放,与学校提供的当日入库、出库和菜谱进行信息比对。贡井区学校食堂聘请工作人员优先在学生家长中选择,全区90%的学校有家长在食堂从业,食堂从业人员中家长占比达40%。
二是增添营养健康新元素。在各学校配备和培养专(兼)职营养师,鼓励学校配备有厨师证的劳务人员主厨,分学段建立“学生食谱库”,增加同一价格的菜品种类,在食堂每个窗口多备菜的品种,并做好窗口菜品提示,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提升和保障学生用餐品质与营养。例如,荣县明确要求学校每顿荤菜的猪肉(指肥肉和瘦肉)菜品不超过 1 种,其余为各类畜、禽、水产品等搭配,每年暑期组织学校厨师在荣县职教中心接受1次厨艺集中培训,提升营养配餐能力。
三是融入文化育人新内涵。推行文明就餐和“光盘行动”,实施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将食堂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营造温馨、文明、节俭的校园食堂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感恩意识。例如,自流井区以自贡本土文化资源“盐和菜”,构建了特色“盐味”课程。富顺县各学校结合实际,把“食育、行育”融入膳食工作,把烹饪校本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团队合作教育。食堂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餐饮服务之中。在端午、中秋、冬至时节,自贡一中、解放路中学等学校举办“千人羊肉汤”、热腾腾的羊肉汤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千人粽子宴”、“定制月饼”的香甜节日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在考试之际,大厨的人形加油立牌,美术老师的手绘菜单,校长亲书鼓励话语的定制可乐等等无不体现“后勤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